为深入落实《威尼斯848812024-2025学年度专业实践学期教学实施方案》,弘扬“爱岗敬业、精益求精”的工匠精神,近日,学生工作处组织开展了2024-2025学年度专业实践学期“劳动最美·青春印记”风采展活动。学校300余名学生积极响应,累计提交摄影作品288幅,其中技能操作类104幅、人物特写类126幅、成果展示类48幅、团队协作类10幅,生动记录了专业实践学期中一幕幕的“劳动最美·青春印记”。
本次风采展以“真实性、专业性、故事性”为评选标准,所有作品均为学生第一视角拍摄。活动依托腾讯文档实现“一键报名—线上提交—云端评审—积分同步”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。所有参与学生均获得“到梦空间”第二课堂积分,获奖学生额外获得奖励积分,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。

机电学院机械233班李作升的作品《毫米之间的匠心》定格了自己反复调试数控机床的瞬间,通过卡刀实践,他深刻体会到细微操作对加工精度与人身安全的关键影响,认识到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是机械加工的基本素养。

土木与管理学院土木233班的雷作艳用镜头记录下了小组同学备战“金磊杯”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(黑龙江省分赛区)的精彩瞬间。画面中,同学们围坐在模型周围,全神贯注地讨论着设计方案的每一个细节——从材料的选择到结构的优化,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与汗水。她的作品不仅记录了紧张而充实的备赛过程,更生动展现了同学们在创造性劳动实践中磨砺意志、追逐梦想的青春风采。

信息学院电科221班臧婧棋的作品《电子幸运转盘套件制作》生动记录了她化身“电路创客”的精彩瞬间——在电子实训教室里,她专注地操控着镊子轻夹电阻,电烙铁精准点锡成珠,让NE555脉冲发生器与CD4017计数器在指尖默契“起舞”。作品说明中,她写道:“当最后一枚焊点闪烁光芒的那一刻,我感受到脉冲频率与呼吸的共鸣,更深刻领悟到电子元件协同运作背后‘毫厘必究’的工匠精神,也收获了将设计图纸转化为成品的惊喜与快乐。”

医学院护理221班王若彤的《以爱为名,护佑生命》定格了她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病房精准输液操作的一幕,她在照片说明中写道:“当针尖顺利进入血管的瞬间,我听见输液管中的滴答声与我的心跳同频。这份穿针引线的技艺,承载着患者把健康托付给我们的重量,更让我懂得白衣之下‘精’于专业、‘诚’于品德的真谛,唯有把每一次输液操作都做到极致,才能托举起患者对健康的全部期盼,也在点滴之间积蓄起自己守护生命的专业力量。”
此次“劳动最美·青春印记”风采展活动,不仅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一次检验,更是对他们劳动观念和工匠精神的一次深刻塑造。通过镜头,看到了同学们在专业实践中全神贯注的工作状态,见证了团队协作中展现的默契配合,更真切感受到了同学们在创造性劳动中绽放的青春光芒。
学校自2003年起创设专业实践学期,每年6月——8月,各专业各学年将学生安排到行业企业实习实践,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,真学、真做、掌握真本领,形成了“三层次四结合全学程”实践教学体系。下一步,学生工作处将持续探索更多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,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学、社会实践、志愿服务等紧密结合,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,加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,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。
【作者:郭慧莹 一审:王丽萍 二审:王凡 三审:王倩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