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总结推广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先进经验,展示优秀成果,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9月2日下午,学校在图书馆601报告厅举办2024-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考核评价改革优秀案例交流评比活动。学校教务处处长、职能部门相关人员、各学院副院长及全体教师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。考务科科长冯洁主持活动。活动伊始,冯洁回顾了学校自2019年发布课程考核改革实施意见以来,在推动考核方式从传统“一考定成败”向多元化...
9月1日,学校迎来2025-2026学年秋季学期开课首日。为全方位掌握课堂教学实际情况,精准把控教学质量“第一关”,副校长张静带队,教务处、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等相关部门人员深入教学一线,开展检查指导工作,与师生共赴新学期、共启新征程。在巡课听课过程中,张静一行走进不同班级的课堂,详细了解教师的教学、学生学习状态以及课堂氛围等情况,并对《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》《土木工程概预算》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》《材料力...
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提升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,充分发挥“开学第一课”公开主题班会对于新生适应大学生活、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作用,8月26日下午,学生工作处在二号教学区2508会议室组织开展2025-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新生辅导员“开学第一课”公开主题班会说课及第109期辅导员沙龙活动。学生工作处处长王丽萍、副处长孙晓芳、各学院党委副书记、辅导员及学生工作处全体成员参加,活动由周胜男主持。 活动采取...
为全面促进专业建设,扩大就业选择,提升就业质量,学校正积极推进微专业的开发和管理工作,8月25日至27日,学校在图书馆601报告厅开展了2025-2026学年第一学期专业负责人及教师开课资格审查活动。此次审查活动主要围绕微专业的管理与开发进行,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。理事长曹勇安教授任特约评委,副校长张静、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潘宇、教务处处长李文禹、各学院院长、教学副院长担任评委。校领导及全校教职工参会。8...
2025年暑期是学校开展的第23个专业实践学期,学校23个本科专业5800余名学生奔赴全国1800余家合作企业,完成为期8周的专业实践。学校自2003年起,创设了专业实践学期,每年6—8月组织各专业、各年级学生深入行业企业开展实习实践。学生在真实的职务环境中,真学、真做,掌握真本领,形成了“三层次四结合全学程”实践教学体系。在专业实践学期中,齐工程学子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能力,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专业素养,在服务...
2025年暑期是学校开展的第23个专业实践学期,学校23个本科专业5800余名学生奔赴全国1800余家合作企业,完成为期8周的专业实践。学校自2003年起,创设了专业实践学期,每年6—8月组织各专业、各年级学生深入行业企业开展实习实践。学生在真实的职务环境中,真学、真做,掌握真本领,形成了“三层次四结合全学程”实践教学体系。在专业实践学期中,齐工程学子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能力,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专业素养,在服务社...
2025年暑期是学校开展的第23个专业实践学期,学校23个本科专业5800余名学生奔赴全国1800余家合作企业,完成为期8周的专业实践。学校自2003年起,创设了专业实践学期,每年6—8月组织各专业、各年级学生深入行业企业开展实习实践。学生在真实的职务环境中,真学、真做,掌握真本领,形成了“三层次四结合全学程”实践教学体系。在专业实践学期中,齐工程学子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能力,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专业素养,在服务社...
2025年暑期是学校开展的第23个专业实践学期,学校23个本科专业5800余名学生奔赴全国1800余家合作企业,完成为期8周的专业实践。学校自2003年起,创设了专业实践学期,每年6—8月组织各专业、各年级学生深入行业企业开展实习实践。学生在真实的职务环境中,真学、真做,掌握真本领,形成了“三层次四结合全学程”实践教学体系。在专业实践学期中,齐工程学子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能力,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专业素养,在服务社...
2025年暑期是学校开展的第23个专业实践学期,学校23个本科专业5800余名学生奔赴全国1800余家合作企业,完成为期8周的专业实践。学校自2003年起,创设了专业实践学期,每年6—8月组织各专业、各年级学生深入行业企业开展实习实践。学生在真实的职务环境中,真学、真做,掌握真本领,形成了“三层次四结合全学程”实践教学体系。在专业实践学期中,齐工程学子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能力,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专业素养,在服务社...
8月2日,学校在图书馆601报告厅开展微专业开发案例汇报活动。校长曹然彬、党委书记郭伟东,党委副书记、副校长陈景鑫,副校长白雪、副校长张静、副校长崔晓东、总会计师姜岩出席。全体骨干学习班人员线上线下参会。教务处实践教学科科长高爱利主持活动。活动现场,8个部门的10位汇报人分别从课程定位、课程设计、课程实施、课程评价四个方面,对微专业开发情况进行了介绍。汇报中,各微专业能够以“四真三化(FT)”课程建设...